实验教学方法

    按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,中心建立了适应学科特点,以能力培养为主线,分层次、多模块、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。在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同时,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,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、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、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 
1)优化课程实验模块,采用分层次教学法,夯实学科专业基础
    五层次递进设立课程实验模块,重在基础性,以基本知识、基础方法、基本技能、基本意识、基本习惯为核心。
根据专业对象和课程性质、实验内容和层次,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渐进式的教学方法,教学内容按照必做实验、选做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等分层次教学模式,实现从基本技能训练逐步过渡到综合能力的培养,最后上升到创新实践能力的初步养成和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。其中,1)演示性实验以看为主,基于被动-认知2)验证性实验以做为主,着重从动-实证 3)综合性实验以用为主,强调主动-知行 4)设计性实验以思为主,培养灵动-活用5)专业综合实验以我为主,突出机动-开放 
    该模块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占总学分的20%,具有综合、设计及开放性实验的课程比例达70%以上。创新性地开设了各为32学时的“船舶焊接工程实验”、“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实验”、“涂装与涂料工程实验”、“高分子工程实验”等具有船舶特色并独立设置的“专业综合实验”课程,包括 “焊条配制综合实验”、“热处理工艺设计”、“光固化涂料配置及涂装工艺”等26个实验项目,以学生独立为主,紧贴工程实际,选题、时间、空间、方法和手段立体开放。学院还与IIW国际焊接协会的培训机构合作,5名教师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资格,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比重,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即能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。

说明:_UK_4680 

说明:_UK_4667

李瑞峰博士指导船舶焊接工程实验

王绍明教授指导应力腐蚀敏感性实验

  (2)完善工程实训模块,采用目标驱动式教学法,强化工程应用能力
    五层次递进构建工程实训模块,结合造船和国防工业人才需求,并引入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训体系,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。对于相应的实训环节,通过教师明确或指定任务目标,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要求的各项实践环节,如现象观察、工艺过程参数、产品质量检验、资料查找、实验方案设计、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等,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、独立意识,培养和强化其工程应用的能力。其中,1)金工实习:依托实训基地,车钳铣刨磨铸锻焊,亲身体验材料工程实践;2)认识实习:走进船舶国企,工段、车间和船坞,初识船舶及相关工程;3)操作实习:立足专业实验室,焊枪、油漆、热处理炉,熟悉掌握专业技能;4)课程设计:静坐教室或机房,书本、鼠标和图纸,训练、展示工程思想和设计能力;5)生产实习:定点船舶及相关企业(优选国企、地企、民企、外企以及研究院所、质检机构等),厂史介绍、安全教育、专家报告、现场观摩、座谈研讨,拓展视野,培养大工程观,强化工程师素质熏陶,并有助定位职业生涯。此外,结合社会对船舶焊接和涂装人才的需求,还专门设置了分别为期2周的焊接操作实习、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设计、国际焊接工程师
理论与实践等必修或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,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。

说明:A25V4936

说明:20060504浙江欧华行(2)

金工实习-铸造实验

生产实习:船厂参观

3)打造创新实践模块,采用分组交互式教学法,培养开放创新人才
    五层次递进创建创新实践模块,重点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。根据创新实践的具体项目和内容,鼓励学生自由组合,团队成员分工明确,共同合作。同时,通过社团搭台、组长召集、导师牵头、校团委组织等形式,进行小组交流、不同团队之间的研讨,锻炼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,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。其中:1)社团活动:兴趣与专业结合,自主开放与教师辅导结合,重在锤炼交流、管理、宣传、策划等创新素质和能力;2)开放选修实验:以科研课题为主,教师指导下的小科研,重在培养团队精神,激发个性张扬;3)课外实践与竞赛:搭建创新实践大舞台,以社会实践、各类赛事为媒介,重在丰富学习和生活,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;4)本科创新计划:面向大三学生,教师、学生进行科研合作,历时1年,重在开放创新思维,培育专利、论文、科技制作等成果;5)毕业设计(论文):本科教学最后且最重要的环节之一,重在综合能力应用与激发创新意识,全面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。 
    结合学科特色和优势科研方向,中心和材料学院协同团委、学生处、科技处、教务处等部门,成立了焊接协会、金属热处理协会、腐蚀防护协会、模具协会、高分子协会、电子封装协会等9个学生社团。依托 “焊接电源创新实验室”、“搅拌摩擦焊创新实验室”、“焊接冶金创新实验室”、“表面工程创新实验室”、“防腐和功能涂料创新实验室”、“有色金属创新实验室”、“高分子降解创新实验室”和“模具设计与工艺创新实验室”等具有船舶海洋材料工程特色的8个创新教学基地,并利用船舶和江苏地方经济的优势,建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、上海外高桥造船集团公司、凯尔达电焊机集团、昆山国家模具质量检测中心、江阴特检院等8个校外创新实践基地,共同搭建创新航母平台,使其成为各类社团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平台、创新大赛的演练平台、自主创新的咨询服务平台,让学生搭载梦想起飞。 
    利用此平台,每年通过省、校、院三级100多万元专项经费,支持材料学院及相关学院的本科生创新计划选题立项,扩大学生参与度,可容900多名学生(大三为主,大二为辅),参与面约30%。同时,结合开放选修实验、学生科研和本科生创新计划等,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新舞台和载体。以上举措层次多,受众广,可覆盖90%以上学生

2

说明:_UK_4704

哈焊所林尚扬院士和方臣富教授的挑战杯团队

朱杰博士指导焊接机器人开放选修实验